广州骑楼由20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广州“十三行”的商业建筑已经可以说是近代骑楼建筑的雏型,广州是中国近代骑楼街的发祥地。广州骑楼有两个流派。
恩宁路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是一条有浓厚西关特色的道路。它诞生于1931年,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
除了以上说到的最为经典的骑楼,你还会见到各式各样,很美的骑楼。小编跟你一一盘点。
代表:北京路新华书店一带、爱群大厦
这种形式较为少见。北京路新华书店以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拱形窗体现出哥特式装饰风格。爱群大厦的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设哥特窗,底层骑楼廊也处理为仿哥特式窗形式。
代表:文明路186号 、海珠路一带的骑楼
这种形式有南洋地区的独特且有创意,即在女儿墙上开出一或多个圆形或其它形状的洞口,既可预防台风袭击,又可减少建筑物的风负荷。
代表:新华大酒店
这种形式在其它城市较少见,底层有券柱式,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一些部分还运用简化了的罗马柱。
代表:万福路114号 、下九路、龙津西路一带
这种形式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采用,是在山花及女儿墙的曲线中加上巴洛克式装饰。古典山花和女人墙,是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
代表:泰康路一带
这种骑楼一般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立面舍弃了复杂的装饰,简明、实用,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
代表:德政南路139号,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起义路一带
这种形式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户,其中满洲窗是广州传统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符号。
上世纪30年代之后,广州再没大规模兴建骑楼了。那些骑楼历经日晒雨淋,也陈旧了。改革开放,骑楼在广州旧城区大规模的“改造”中首当其冲。上世纪90年代,广州修建地铁一号线,拆掉了中山路的许多骑楼以及骑楼下“一乐也理发店”、“艳芳照相馆”、“华北饭店”等老字号。城市要现代化,骑楼应不应该拆?
这留给了大家很大的命题!
(金羊网讯 记者麦洁仪;实习记者容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