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东山少爷那首《北京路情缘》——“翻看两张旧戏飞,记载着动人滋味,当时那出影画戏,忘掉对白………”,简单歌词里面记载的是对老广州电影院的怀念。时代在变迁,唯有重新品味才能让人感受到怀念的存在。
从那些年到今天,相信去电影院看戏,从来都是老广们最喜欢的娱乐消遣方式之一。今天,坐上时光穿梭机,小编带你一起重温那段属于老广们的电影回忆!
衣冠不整,有票难入
广州早期一些电影院,尤其是大的电影院,很重视硬件设施和服务,力求把影院办得高雅,有品位,以迎合西关小姐、东山阔少们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声电影院,其建成时前楼高六层,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观众厅楼上楼下共有1500多个软席座位和包厢,楼座的座位所用的材料是真皮,东西两边内墙还模仿外国大戏院,装饰假包厢,整座建筑显得古色古香。金声电影院在门前还特意公告入场观众:“衣冠不整,衣履不完,恕不接待”,那些身穿睡衣、短裤、拖鞋或光着膀子的观众,即使买到了票,也是要被拒之门外的。
戏票钱塞满收费抽屉
在1958年以前,影院映出的场次安排,基本是下午两场、晚上两场。后来,多数影院发展至两班制,日放映达6~8场,有时也有日放映10场左右的。
回忆当年的情况,那时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爱看电影。不说新拍的片子,老影片大家也反复看,乐此不疲。
以前在售票窗口前经常出现排长龙现象,为避免人太多发生意外,警察也赶来维持秩序。当天的票早几天便提前卖完,电影院会预售未来两三天的票,并在门口张贴告示,写明预售的日期。当时的票价便宜,一张1角5分,有时2角,甚至五分都有。收钱的抽屉经常装满了钱,有时还得叫人来帮忙点算。
“炒仔们”好疯狂
由于当时电影票需求大,一些人便趁机炒票,所以这些人被称之为“炒仔”(就是我们现在的“黄牛党”)。
“常常是刚一开门,炒仔们就冲进来,他们互相推搡,有时候还打架。他们一下子买几十张票,然后以高价卖出去。”为了打击这种炒票行为,很多影院还特意限制每个人购票的数量。
“走片未到”
除此之外,由于电影院多,拷贝数量又少,当时还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走片”。那时,放映室里的放映员通常有三个,两个人操作,有一个人专门倒片、验片,看送过来的胶片有没有损坏。所以当年的观众还会记得,有时看着看着电影突然中断了,屏幕上会打出“走片未到”几个字,就是在“走片”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小意外。
了解完广州电影的发展历程后,吧姐还特意找了一些曾经轰动广州城的电影院,跟大家细味那些电影院的尘封味道。
除了这些电影院,还有老荔湾的长寿电影院、中华电影院,老越秀的广州电影院、儿童电影院,老东山的东山电影院以及老海珠的河南电影院等。这些电影院很多因为旧城拆迁或者城市改造而被拆除或重建。
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时光怎么改变,它们留给我们的记忆总是特别深刻,因为他们是老一辈广州人不可拆除的回忆,陪伴了一代广州人的成长。
如果你想走进当年的电影老时代,你可以从明天起到10月26日去到北京路,参加“城市印记 广府影像”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 。
游览充满黑白怀旧风情的电影室,再看堪称当年经典的电影播放设备,视觉冲击力绝非今日数码设备所能比拟。
你也可以跟父母一同在19:30去到那里,观看怀旧露天电影,一起感受岁月走过的痕迹。
他们会告诉你,以前,虽然那些都是黑白甚至无声的影像,但却给了他们无限的快乐。
快乐不在于得到了什么物质,而在于那时总时刻怀有那份期待与盼许!
(金羊网讯 记者麦洁仪;实习记者张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