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首页 登陆 注册

卖懒的习俗

卖懒”的习俗,早在清初已有记载。据屈大均说:除夕时,广州人“以苏木染鸡子食之,以火照路,曰卖冷”(《广东新语》)。苏木染鸡子,即以红水染鸡蛋。由此可知,当初,广州人卖的是“冷”。久而久之,“冷”演变而为“懒”。粤语里,“冷”、“懒”二字音近,偷龙转凤,十分容易。到清末除夕,广州就只有“卖懒”的习俗,许多人也不了解它的来历了。

从“卖冷”到“卖懒”,这嬗变颇有意味,它多少透露出广州人性格的某些方面。看来,在三百年前,广州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每年年终,春天将至未至,人们巴不得迎来一片和煦的阳光,“卖冷”的习俗反映了岭南先辈对温暖的祈盼。可是,这“冷”卖了一段,人们觉得不划算了,因为,“面包总会有的”,这“冷”卖也罢,不卖也罢,春天总是要来的。既如此,何必多此一举?广州人是求实的,这“冷”卖了一段之后,觉得没有意思,便让孩子们卖起“懒”来。这一改,意义不一样了,在阖家欢乐之际,大人们提醒孩子们卖掉“懒”,换来“勤”,让他们在游戏中自我勉励,不是比“卖冷”更饶深意么?不要轻视这一字之改,它说明老广们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激励人们发奋进取。更妙的是,老广们利用“冷”、“懒”一音之转,因势利导,“转型投产”,让习俗得以保存,而在意义上则有更新和更深的开拓。这一改,点铁成金,不正是体现广州人的智慧么?

当然,到现在,除夕儿童“卖懒”的习俗已不复存,但老广州人在民俗中寓教于乐的精神,依然能给我们以启发。


金羊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金羊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金羊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需转载可联系原作者或致电金羊网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