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首页 登陆 注册

广州市第五届广府文化节

已过期

为期9天的广州第五届广府文化节将于8月28日在文化公园举办,市民可以免费观看分别从广州的工艺、民俗、服饰、雕塑以及戏棚文化等角度切入的五大展览,广州传统工艺“三雕一彩一绣”、粤剧大师薛觉先130多张历史图片等都会一一呈现,每晚也有精彩的文艺盛宴奉上。届时市民能参与粤剧服饰讲座、香港戏棚文化概述座谈、花牌扎作工作坊等互动活动。

主办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

时间:2014年8月28日—9月5日

地点:广州文化公园(西堤二马路37号)


 

文艺工艺共芬芳

“文艺工艺共芬芳——广州市第五届广府文化节”将于2014年8月28日至9月5日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为期9天。本届广府文化节主题是弘扬广府文化,凸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展览和演出两大板块展现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展览方面,有展示“三雕一彩一绣”和盆景的《工欲扬天下 艺有传承人——广府非遗保护彰显工艺传承》、讲述“西关大屋”的起居饮食故事的《西关大屋——广府非遗保护彰显民俗传承》、粤剧的《纪念粤剧大师薛觉先诞辰110周年图片展》等。

其次,通过西关大屋的“情景再现”和“旧物回忆”,展示广府饮食文化、人文起居、礼仪和广府木作传承,从文化层面解读西关大屋。本届文化节将集中展示粤剧服饰和戏棚文化。《香港戏棚文化与粤剧服饰展》将通过高清照片、实物展示等方式,演绎代表香港鲤鱼门和茶果岭的天后诞的传统戏棚文化。活动期间市民还可以在现场参与粤剧服饰讲座、香港戏棚文化概述座谈、花牌扎作工作坊等互动活动,边看边学。

还有位于文化公园中心台的9场文艺演出,它在8月29日至9月4日每天晚上7点举行,将贯穿整个广府文化节。


什么是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它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


小编带你玩转广府文化节

 

文艺演出免费看

8月29日至9月4日,每晚7时到9时30分,将准时上演一台晚会表演。表演多以粤剧粤曲演出为主,第一场少儿粤剧粤曲专场,将由小红豆粤剧团及中小学生戏剧小梅花奖得主登台。之后,粤语话剧《七月薇花话风流》、粤剧获梅花奖剧目《折子戏专场》等经典剧目也将上演。9场文艺演出免费看。

〓节目单〓

8月28日 广州市第五届广府文化节开幕式

8月29日 书画名家指导青少年书画爱好者现场挥毫表演

8月29日 青少年粤曲专场

8月30日 广播人风采

8月31日 粤剧话剧联演《七月薇花话风流》

9月1日 《情系广府会知音》——粤剧大师薛觉先大师名曲艺术欣赏、粤剧话剧小戏演出

9月2日 广州电视新闻频道《晚安广州》专场(陈丹红主持)

9月3日 粤曲专场

9月4日 折子戏专场


 

细品粤剧文化

第五届广府文化节以弘扬广府文化艺术传承为主题,并首次邀请香港鲤鱼门从事文化、艺术界的社会企业参与。将会在广州文化公园西关苑展出粤剧服饰、戏棚文化、金色辉煌,透过两个展览“戏台霓裳、粤影心声”和“戏凝社群、棚聚传承”来增加参观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而“戏台霓裳、粤影心声”则是展示粤剧的服饰是以历史为本,又因应舞台效果及角色的需要加以美化,形成一套自成一格的舞台便服。从文化保育及艺术创作的角度,演绎出传统的戏棚文化,以及当中可以细味的社群风俗。


讲座消息


什么是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工欲扬天下——广府工艺

广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品种繁多,1950年代初统计共有30多种门类。其中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红木雕刻、广州彩瓷和广州刺绣,合称“三雕一彩一绣”或“五宝”,名扬中外。还有如榄雕、贝雕、骨雕、砖雕、檀香扇、羽毛扇、宫灯、漆器、珐琅、玻璃刻画、金银首饰等等,亦异彩纷呈,闻名遐迩。众多品类丰厚的文化底蕴,令广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广东乃至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富含岭南特色和艺术风采的工艺品,是广州这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精彩名片。

三雕分别是指象牙雕刻、玉雕、红木雕刻。

一彩:广彩瓷

清朝雍正年间,两个江西人到广州后为了生计从江西景德镇购进白胎,利用自己的瓷器绘画技术,在广州彩绘烧烘卖给外国,并在广州开设作坊教授学徒,这样逐渐形成广州彩瓷雏形。后来,老一辈的广彩艺人为纪念这两位广彩的创始人,便把农历八月初四定为师傅诞。在技艺方面,广彩受西洋人传入的珐琅影响较大,但主流是继承了中国彩瓷的明三彩、五彩的传统彩绘艺术和广州民间彩瓷等多种多样的艺术综合演变而来的。其中既有古老传统的、民间的、也有西洋的。可以说广彩其传统工艺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产物。

广彩的生产流程分为新样品设计、描线、填色、封边、斗彩、炉房等工序。构图设计讲究完整、统一、和谐,这广彩最大的特点。随着新颜料的使用,彩绘颜色更加丰富,更加鲜艳。19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缎锦纹样作瓷器装饰,此技法称为“织地”,后用金水织地,发展为“织金地”,且普遍用于各种瓷器,成为广彩花色的一种基础,形成了近代广彩“织金彩瓷”的特点。自从采用乳金作地色之后,色彩更加灿烂艳丽,织金满地、金碧辉煌逐渐形成了广彩“堆金积玉”的独特风格。

在绘画方法上,广彩喜用工笔画法,纹饰较规整,图案装饰性强,喜用满地开光(广彩厂称开“斗方”),花样一般有边、有开光、有地,然后将主题内容安置在中心,主次分明,相互衬托。制作要求上多采用来样加工,外国商标及纪念性纹样多。从同治广彩人物执壶、清乾隆珐琅彩花卉碗,可看出广彩与景德镇彩瓷的区别。

在颜色用法上:广彩除部分原料来自景德镇以外,大部分颜料是广州自制和改配的。常用颜色有水青、西红、干大红、麻色、金色、茄色等。

广彩的釉上彩是属于低温色料,烧炉温度只达摄氏800度,加上颜料中的玻璃成份,含有一氧化铅。除非用高于摄氏950°的釉中彩,才可将铅和镉烧尽。可是,呈色会显得暗淡,无法表现广彩特有金碧的娇艳色彩。

一绣:广绣

广绣在一千多年前就见于文字记载,作品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法多变,斑斓夺目,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史料记载,唐代永贞六年(公元805年)南海贡奇女子卢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在宫中为宫廷绣屏风、扇面及荷包、龙凤牡丹、松鹤猿鹿及富有岭南特色的花鸟、鱼虫,工精艺巧。可见一千多年前,广东刺绣已有辉煌的成就。在清代是广绣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刺绣行业技艺男工为主。随着刺绣专业化程度增加,形成行会,广设绣庄、绣坊。乾隆年间,广州成立第一个行会组织——锦绣行,有三千多人,工坊、商店约有50多家,主要分布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

广绣针法丰富,有基础针法、辅助针法、象形针法3大类,直针、续针、捆咬针、铺针、钉针、勒针、网绣针、打子针等45种。通过针线起落、用力轻重、丝理走向、排列疏密、丝结卷曲形态等因素来强化图像的表现力。广绣最主要的针法,有洒插针(即擞和针)、套针、施毛针。其特色有四: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

 

广府工艺有传人

自从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广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不少,其中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级别,各项目也有相应的传承人,为保护与传承做了不少工作。

潘楚钜

1936年生,广东南海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牙雕刻技师,擅长象牙船雕刻工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出各种艺术造型的象牙船无数,技艺亦领先同行,被公认为“象牙船王”。1964年,他创作的8层大花舫,送日本展销时轰动东京;20世纪70年代,他大胆地构思了以龙虎凤麒麟等动物形态作首尾造型的牙船,突破了传统牙船的造型;80年代,他创作的14层双头连体舫“双龙出海”造型结构更加优雅多姿;并于1981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87年,其14层“双凤朝阳”大花舫被征集为国家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和陈列,1991年,其作品大型花舫“孔雀舫”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珍藏,现聘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技术顾问。

何丽芬〓  

生于广州,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广绣项目广州市非遗传承人。师从广彩四代传人司徒洪,至今从事广彩设计,制作20多载。历年作品在国际及全国、省、市大奖赛中屡获金、银、铜、优秀设计、优秀创意等40多个奖项,部分作品并被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2006年出版了广彩三百多年历史首个个人精品展。2009年获得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荣获第二届南粤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第十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曾宪鹏

1983年出生。广东省广州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榄雕》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雕刻技师、助理工艺美术师、“2012广州市青年民间艺术传承创新奖”获得者。


第五届广府文化节工艺美术技艺表演安排

 

领略广府建筑文化——西关大屋

本届广府文化节之“西关大屋馆”围绕广州“西关大屋”的起居饮食故事来展开,通过“场景再现”和“旧物回忆”增加其可观、可读、可看、可触的场景互动。内容主要有,一、西关大屋的风水格局;二、西关大屋广府木作传承。

从建筑的布局、装饰来看,西关大屋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房屋的规模较大,每座约400平方米,入口处是由脚门、趟栊和大门组成的“三件头”。屋内由院子、天井、厅堂、青云巷、天窗以及屏风等组织起来,屋园结合,独具特色,兼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房屋为砖木结构,且一律采用青砖,室内装修讲究,窗户均为色彩缤纷的“满洲窗”,还摆设名贵的红木家具、灯具、对联、古董、字画、花瓶、盆栽、镜台及各种艺术品。

 

纪念粤剧大师薛觉先诞辰110周年图片展

本届广府文化节“纪念粤剧大师薛觉先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广泛搜集了薛觉先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生活图片一批,系统地介绍了薛觉先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这个展览不但缅怀薛觉先先生弘扬粤剧、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功伟绩,也弘扬了辉煌的广府文化。



人物档案

薛觉先,1904年4月7日出生于顺德龙江薛族街一个书香家庭。6岁时,举家搬迁广州,旋又移居香港。

薛觉先在童年开始受家庭熏陶,青年时代又受到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交融所产生的思想影响,他的成长又正值中华民族处于大转折、大动荡的变革年代,时代潮流孕育了他的民族意识,孕育了他的爱国思想和革新愿望。

薛觉先17岁开始登上舞台,21岁以演《三伯爵》成名。后来成为省港澳著名粤剧艺术家,并闻名海内外,曾任八和会馆理事长。青年时代的薛觉先,就立下了匡时济世的宏愿,要“使吾国之艺术成为世界最高之艺术”。他认为戏剧不但可以使“国家之富强”、“人类借以进化”,而且又是“社会教育的利器”。正因为薛觉先有着远大的艺术抱负,能站在时代潮流前沿认识艺术,所以在他的从艺生涯中,不论是对粤剧的改革,或者是他个人的艺术成就,成绩都是巨大的。南国粤剧经过他30多年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提高了艺术品位的欣赏价值。

薛觉先唱腔优美,善于运用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去表现人物感情,世称“薛派”。他不但以文武生见长,还可演各种行当,又能反串女角,做功洒脱,因而被称为“粤剧泰斗”、“万能老倌”、“一代伶王”而享誉海内外。他一生中,还发掘和培养了大量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这些人才大都成为粤剧界的中坚力量,不少人至今还活跃在粤剧舞台上。


45 人感兴趣

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告诉你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告诉你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评论交流